摘要 目的——自 1990 年初在新西兰首次推出以来,通胀目标制已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货币框架。然而,该政策对经济表现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动荡时期,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重新审视了通胀目标制对两个重要宏观指标(通胀率和产出增长)的治疗效果,重点关注新兴市场经济体。全球金融危机,即过去十年以来的大衰退,被作为外生冲击进行研究,以检验这一流行制度的有效性。设计/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固定模型中的差异-差异法,使用 2002 年至 2010 年期间 54 个国家(其中 15 个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结果——研究发现,在整个研究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通胀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结果表明,当经济必须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新兴经济体可以控制通胀率的上升。研究的局限性/含义——这一发现对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原创性/价值——通胀目标制可以帮助新兴国家在危机时期降低通胀率的上升,而无需在产出增长方面做出太多权衡。关键词通胀目标制、全球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差异法、固定模型论文类型研究论文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