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2.0

量子力学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理论,它经历了断断续续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00 年代,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逐渐成熟为现在的形式。主要由尼尔斯·玻尔和维尔纳·海森堡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含义的一系列观点被称为哥本哈根诠释 [1]。关于哥本哈根诠释到底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表述。它是最古老、提出的量子力学诠释之一,其特点可以追溯到 1925 年至 1927 年量子力学的发展,而且它仍然是最常教授的诠释之一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它的哥本哈根诠释 [3]。在 1935 年 5 月 15 日出版的《物理评论》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高等研究院的两位博士后研究员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内森·罗森合作撰写了一篇论文。文章的标题是《物理现实的量子力学描述可以被认为是完整的吗?》[4]。在这项研究中,三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今天被称为 EPR 悖论的思想实验,试图表明波函数给出的物理现实的量子力学描述并不完整。

两个量子比特的可分离性问题概述

两个量子比特的可分离性问题概述PDF文件第1页

两个量子比特的可分离性问题概述PDF文件第2页

两个量子比特的可分离性问题概述PDF文件第3页

两个量子比特的可分离性问题概述PDF文件第4页

两个量子比特的可分离性问题概述PDF文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