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绩效指数 (EPI) 是一个旨在建立国际综合环境指数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由两所美国大学(耶鲁/纽黑文和哥伦比亚/纽约)联合实施,并由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委托。该研究项目试图促进对各国环境绩效进行定量的跨国比较,目的是增强环境政策的成功条件。它进一步努力补充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环境指标集。EPI 确定了几个核心环境政策类别的分数/目标,并衡量各国实现这些目标的程度。除了发布综合指数和各个国家的分数外,还发布了国家排名。最新发布的 Pilot-EPI(2006 年)将德国排在第 22 位,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排名较低。本研究基于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分析以及对综合指数所依据方法的评估,追踪了德国的个别结果。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对排名的科学有效性进行了调查。目前,还不能承认已经实现了建立分析合理的定量综合指数的要求。由于综合指数存在显著的方法缺陷和问题,跨国比较对德国的解释力较低。然而,环境绩效指数在短时间内引起了政治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种公开曝光有助于确定更多切入点,以在国际层面上就环境领域的跨国数据集发起实质性辩论。关于 EPI 对充分评估德国环境政治和政策的相关性,可以挑出一些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单个指标的选择、概念化和权重、数据质量和政策得分。某些政策得分和指标的选择和权重是由要求补充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环境指标集所驱动的。因此,选择首先反映了具有广泛意义的真正全球环境问题。农业补贴)。然而,这样的选择和加权并不能充分反映工业化国家典型的环境问题的具体方面,因此大大降低了 EPI 对德国的解释力。指标数量少以及数据质量低下,无法全面掌握和评估一个国家的环境绩效。所选指标并未反映出许多政策领域的关键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德国这样的高度工业化国家而言是备受关注的。这尤其包括质量维度较高的环境问题(例如,与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的质量相比,获得卫生设施的便利性不那么令人担忧)。此外,一些指标的数据来源不明确,指标方法与标准的国家概念化有很大不同(例如区域臭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指标概念化的结果在科学上并不合理(例如目前已经有许多国际组织(OECD、EU EEA)的区域跨国指标集,它们提供的方法在评估德国的环境绩效方面更科学,解释力更强。环境绩效指数的相关性基于其明确的政治层面,旨在激发对科学合理的跨国方法和数据集的广泛辩论。在这方面,尽管存在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和明显的方法缺陷,但 EPI 凭借其智能公关、杰出的作者团队和客户的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强烈建议利用媒体和政治关注来进一步推动关于跨国数据和指标发展的科学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