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哈耶克论市场信息分散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于 1974 年获得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纪念该奖项 50 周年,IEA 出版了一本短文集,名为《哈耶克的诺贝尔奖:50 年后》,由 Kristian Niemietz 编辑。其中包括哈耶克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假装……继续阅读哈耶克论市场分散信息哈耶克论市场分散信息一文首次出现在 Conversable Economist 上。
来源:对话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于 1974 年获得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纪念该奖项 50 周年,IEA 出版了一本短文集,名为《哈耶克的诺贝尔奖:50 年后》,由克里斯蒂安·尼米茨编辑。其中包括哈耶克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假装知识》,以及布鲁斯·考德威尔、彼得·J·博特克和唐纳德·J·布德罗撰写的三篇论文,将这篇论文置于历史和现代背景中。
1974 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颁发的经济学奖 哈耶克获得诺贝尔奖:50 周年 哈耶克获得诺贝尔奖:50 周年哈耶克如今最为人熟知的或许是他在 1945 年的论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提出的著名论点,这也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的重点。他指出,市场中价格的运作提供了一种协调行动的方式。一个例子是锡的价格。他写道:
1945 年的论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因此,市场的协调行动与价格如何向生产者和用户提供信号密切相关。但哈耶克关于市场和信息的观点也体现在更微妙的层面上。
想象一下,一位经济规划师发现锡的供应已经耗尽,并希望相应地调整经济结果。据推测,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扩大锡的生产,同时减少锡的使用。反过来,那些减少锡使用量的人可能会转向其他材料,因此其他材料的产量也应该增加。但这些(和其他)变化的适当组合是什么?
在哈耶克的诺贝尔奖演讲中,他写道:
在 1988 年的论文中,哈耶克将这种对经济结果可塑性的信念称为“致命的自负”:他写道“致命的自负是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周围的世界。”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