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可有效对抗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葡萄球菌(MIC 较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各不相同(MIC 最高)。对链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弱。不适用于浅表性脓皮病。保留**用于培养和易感性表明没有有效替代方法的感染。使用是选择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已知风险因素。如果生物体对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通常对所有药物都有耐药性(交叉耐药性)。在骨骼、前列腺和皮肤中分布良好。在尿液、胆汁和吞噬细胞内浓缩。恩诺沙星部分(~20%)脱乙基化为环丙沙星。口服吸收受抗酸药、硫酸铝、含铝、钙、铁和锌的补充剂抑制。静脉输液中钙或镁的螯合/沉淀。降低茶碱的肝脏清除率。与氯霉素、利福平有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