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非侵入性、可逆机制在体内操纵多巴胺的能力有可能影响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最近的 PET 研究表明,双额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后纹状体中的多巴胺释放增加。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双额 tDCS 是否能够对皮层下多巴胺活动的行为和生理相关因素产生影响来扩展这项工作。我们对主动和假性 tDCS 进行了初步的受试者间研究 (n = 30),并使用自发眨眼率 (EBR)、面部吸引力评分和灰度定向偏差作为多巴胺功能的间接代理。初始设计和分析是预先注册的 (https://osf.io/gmnpc)。刺激对这三个指标都没有显著影响,尽管效应大小通常中等大并且都在预测的方向上。额外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刺激对 EBR 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刺激前多巴胺水平。我们的结果表明,应使用比 tDCS 文献中标准样本更大的样本来使用间接测量来评估 tDCS 对多巴胺的影响。此外,探索性结果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工作,证明了考虑 tDCS 反应中的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