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目的:研究除非耦合脑电图特征外,脑电图功能连接特征对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计算心脏骤停后 12 小时、24 小时和 48 小时 19 通道脑电图的相干性、相位锁定值和互信息。使用功能连接、脑电图非耦合特征和两者的组合训练和验证了三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在六个月时评估神经系统预后,并将其归类为“良好”(大脑功能类别 [CPC] 1-2)或“较差”(CPC 3-5)。结果:我们纳入了 594 名患者(46% 预后良好)。在心脏骤停后 12 小时,基于最佳功能连接的分类器在预测不良预后方面实现了 51%(95% CI:34–56%)的灵敏度和 100% 的特异性,而使用 12 小时和 48 小时数据,基于最佳非耦合的模型在 100% 特异性下达到了 32%(0–54%)的灵敏度。两组特征的组合在 100% 特异性下实现了 73%(50–77%)的灵敏度。结论:功能连接测量可改善基于脑电图的缺氧昏迷不良预后的预测模型。意义:从早期脑电图得出的功能连接特征具有改善心脏骤停后昏迷结果预测的潜力。2021 年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合会。由 Elsevier BV 出版,保留所有权利。

脑电图功能连接有助于预测缺氧后昏迷的结果

脑电图功能连接有助于预测缺氧后昏迷的结果PDF文件第1页

脑电图功能连接有助于预测缺氧后昏迷的结果PDF文件第2页

脑电图功能连接有助于预测缺氧后昏迷的结果PDF文件第3页

脑电图功能连接有助于预测缺氧后昏迷的结果PDF文件第4页

脑电图功能连接有助于预测缺氧后昏迷的结果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4 年
¥1.0
2021 年
¥1.0
2025 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