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什曼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疾病,由利什曼原虫属感染引起,利什曼原虫是专性细胞内原虫寄生虫。目前,人类疫苗尚不可用,主要治疗严重依赖全身用药,这些药物通常配方不理想且毒性很大,因此新药成为受疾病困扰的中低收入国家的高度优先事项,但由于利润率不高,大多数制药公司的议程中新药的优先级较低。需要新的方法来加速新药的发现或现有药物的重新定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研究旨在确定临床相关的利什曼原虫种之间共享的潜在蛋白质靶点。我们采用了减法蛋白质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整合高通量多组学数据,根据不同的药物可药性指标对这些靶点进行分类。这项工作对 14 种致病性利什曼原虫种的 6502 个蛋白质靶点直系同源组进行了排名。在排名前 20 位的组中,已知具有吸引力药物靶标的代谢过程被重新发现,包括泛素化途径、氨酰基-tRNA 合成酶和嘌呤合成。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新的有希望的靶标,例如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和二氢硫辛酰胺琥珀酰转移酶。这些组表现出有吸引力的药物特性,包括与人类宿主蛋白质组的序列同一性小于 40%、预测的必要性、结构分类为高度药物化或药物化,以及在无鞭毛体形式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第 50 个百分位。这项工作中提供的资源还代表了有关锥虫生物学的综合数据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