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本研究对一种新型电池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系统首次将由锂镍锰铝氧化物 (LiNi 0.9 Mn 0.05 Al 0.05 O 2 , NMA) 组成的高负载 (~5 mAh/cm 2 ) 无钴阴极集成到全固态电池中。银锗石 (Li 6 PS 5 Cl) 固体电解质与 99 wt% 硅薄膜阳极配合使用。在 0.05C 和 0.25C 的循环速率下,室温放电容量分别达到 > 210 mAh/g NMA 和 > 170 mAh/g NMA。在第一个循环期间进行的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详细说明了电解质降解的开始、硅阳极的锂化以及电荷转移动力学随电池电压的变化。拉曼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用于识别循环过程中阴极电解液中形成的银锑矿降解产物,揭示碳酸锂是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与氧气相关的降解的潜在来源。此外,制造过程中电池堆压力高(350 MPa),导致一些阴极颗粒破裂和粉碎。

储能杂志

储能杂志PDF文件第1页

储能杂志PDF文件第2页

储能杂志PDF文件第3页

储能杂志PDF文件第4页

储能杂志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2 年
¥1.0
2022 年
¥2.0
2025 年
¥1.0
2024 年
¥2.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2.0
2024 年
¥8.0
2024 年
¥3.0
2014 年
¥6.0
2023 年
¥2.0
2023 年
¥2.0
2020 年
¥6.0
2024 年
¥3.0
2021 年
¥1.0
2022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4.0
2024 年
¥1.0
2024 年
¥3.0
2025 年
¥1.0
2025 年
¥5.0
2019 年
¥1.0
2025 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