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介绍本书的主题。它首先介绍不同的市场作为家庭和企业(或机构)之间的资源交换,这将作为后续章节的框架。它概述了经济预期,作为个人感知如何受到经济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反过来影响经济的一个例子。然后它转向学科视角:它定义经济学,列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并描述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对比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本节还包括经济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简史,并以该领域当前研究主题的概述结束。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地方。它们通常被定义为商品和服务、劳动力、土地、资本、权利和其他可交换资源的供需交汇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些预期则由参与者过去和现在的经历决定。经济学和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都与人类行为有关。经济学专注于商业和金融背景下的行为,而心理学则研究各种生活领域中的行为(和经验)。这两个学科之间有多个交集;然而,它们的科学发展却走上了不同的轨迹。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区别是,经济学基于人类行为的规范模型,关注总体行为——例如市场或国家层面的行为。相反,心理学专注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小)群体动态。经济心理学试图在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关注个人决策、偏离人类行为的经济(理性)模型、外行理论和市场,也关注福利和幸福。经济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二十世纪初,但此后不久便被遗忘。上世纪中叶,经济心理学曾短暂复苏,但随后又再次陷入默默无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尤其是丹尼尔·卡尼曼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经济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获得了认可。与此同时,与经济心理学有相似之处的行为经济学也被纳入了经济学这一更大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