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重复序列,或广义上的卫星序列,是基因组普遍性和功能相关性研究最多的重复序列。卫星序列这一术语于 1961 年诞生,因为在平衡沉降实验中,这些序列分布在主体 DNA 带的上方和下方。 [3] 卫星序列根据其大小可分为:i)微卫星序列或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既短(每个模式 2 到 6 bp 长的序列),又丰富(约覆盖我们基因组的 3%),代表性例子是端粒微卫星 d[TTAGGG] n ,重复序列 >10 kb;ii)微卫星序列/模式长约 15 bp,阵列长度高度可变(从 0.5 到 30 kb); iii)卫星(约 200 bp 长的序列/模式)构成了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围和亚端粒区域的大部分,其中 α 卫星最为丰富(约占卫星 DNA 的 50% 和所有 DNA 重复的 10%);以及 iv)大卫星(> 1 kb 长的序列/模式)代表大的染色体区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