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4.7.1.1 配制多种疫苗时,建议仅为单个客户配制。 4.7.1.2 应在注射器上贴标签,以标明每个注射器包含哪种疫苗。 4.7.1.3 应记录每种疫苗的注射部位,以便在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时识别相关疫苗。(例如,左上三角肌或左下三角肌)。 4.7.1.4 如果需要多次肠外注射,应尽可能使用单独的解剖注射部位(不同的肢体)。如果需要在同一肢体上进行多次注射,则注射部位应至少相隔 2.5 厘米(1 英寸)。对于三角肌质量不足的个人,可以使用大腿前外侧肌肉。(对于学校诊所,在大腿前外侧肌肉中提供免疫接种可能不可行)- 请参阅多次肌肉内注射资源 4.7.1。 5 确保每个部位的注射量不超过最大容量。 (见 4.6.1 节) 4.7.1. 6 已知会引起最多注射部位疼痛的疫苗(例如,Prevnar®13;MMR®II、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HPV])应在其他疫苗之后接种。 4.7.1. 7 如果同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制剂(例如,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每次注射应使用不同的解剖注射部位(不同的肢体)。

疫苗接种实践规范经批准

疫苗接种实践规范经批准PDF文件第1页

疫苗接种实践规范经批准PDF文件第2页

疫苗接种实践规范经批准PDF文件第3页

疫苗接种实践规范经批准PDF文件第4页

疫苗接种实践规范经批准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