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2.0

摘要:亚惯性、地形捕获的全日内潮汐是亚北极海洋湍流混合的重要能量来源。然而,它们的产生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正压到斜压转换来估计,因为它们的垂直结构有时是正压的,而超惯性内潮汐则总是斜压的。本文给出了一个新的能量图,其中正压模式分解为表面和地形模式,后者与斜压模式一起归类为内部模式的一部分。然后推导出新定义的地形模式的能量方程,从而为从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地形捕获内潮汐的能量转换率提供了适当的公式。一系列数值试验证实,该公式能成功预测各种情况下的能量转换率,斜压和地形模态的相对贡献随底部地形和地层而显著变化。此外,对于亚惯性潮汐,这种从表面到内部的转换给出的估计值明显大于从正压到斜压的转换。将该公式应用于千岛海峡(亚惯性全日潮汐混合最强的区域)的实际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表面模态转换为具有可比量级的斜压和地形模态,造成该地区大部分能量耗散。这些结果表明需要使用我们的新公式重新估计亚惯性内潮产生率的全球分布,并阐明其耗散机制。

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内部潮汐的能量转换率

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内部潮汐的能量转换率PDF文件第1页

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内部潮汐的能量转换率PDF文件第2页

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内部潮汐的能量转换率PDF文件第3页

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内部潮汐的能量转换率PDF文件第4页

亚惯性表面潮汐到内部潮汐的能量转换率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3 年
¥1.0
2023 年
¥1.0
2021 年
¥1.0
2023 年
¥1.0
2020 年
¥1.0
2021 年
¥1.0
2024 年
¥1.0
2023 年
¥1.0
2023 年
¥1.0
2020 年
¥2.0
2020 年
¥3.0
2020 年
¥1.0
2020 年
¥1.0
2020 年
¥2.0
2024 年
¥1.0
2022 年
¥1.0
2023 年
¥2.0
2023 年
¥1.0
2021 年
¥2.0
2020 年
¥1.0
2020 年
¥1.0
2023 年
¥2.0
2020 年
¥1.0
2023 年
¥1.0
2020 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