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说法,与2018年相比,EC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到2040年,全球范围内将增加50%以上。在2020年,波兰的EC率最高,与9,869个诊断为新病例相对应(Chen等,2017; Morice等,2016;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2023)。只有几个因素,包括宿主遗传改变和遗传因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然可以解释10-20%的EC病例。女性的EC终生风险约为3%,诊断为61岁的中位年龄。环境因素,例如激素,肥胖,炎症,绝经状态和微生物组组成,与EC的启动和进展有关(Kuz ́mycz和StąCzek,2020; Morice et al。,2016)。人类微生物组项目表明,在女性生殖道中发现了总人类微生物组的9%。从历史上看,子宫颈被认为是保护上生殖道免受细菌的屏障。因此,子宫以其生理状态,被认为是无细菌的区域。然而,使用元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研究表明,子宫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此外还可以发生病理状态的显着变化(Moreno等,2022)。先前的研究已关联物种有趣的是,EC的危险因素是绝经后,因为在此期间,观察到子宫细菌多样性的增加,这与女性生殖道的疾病和病理有关。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菌群可能会产生与EC相关的细菌群落的疾病。建议与EC相关的细菌可能与宿主细胞功能的慢性炎症和破坏有关,从而导致致癌过程(Medina-Bastidas等,2022; Walsh等,2019)。在介绍的研究中,检查了患有EC或子宫内膜肌瘤(EM)女性的颈管道微生物组,以揭示微生物组成的差异。确定了一些病理分类群,这可能在EC的发展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