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作为本期特刊(“有什么不同?理论问题”)的编辑,我本想简洁地回答:“是时候了。”首先,是时候衡量一下理论在其鼎盛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期)与现在之间的差异了,在此期间,大陆哲学、情境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性史、批判种族理论、空间城市主义、生物政治、后殖民属下研究和文化研究汇聚在一起,发出富有成效的杂音。而现在,理论可以说已经被伦理学、政治理论、现象学、认知心理学、书籍历史、实用主义、新媒体以及文化和交叉分析等既定学科和方法重新吸收。第二,这是“时间”的时间,也就是说,时间性的理论范式(柏格森的“持续性”、不合时宜、世纪、周期性、过时、当代性)正在重新获得批评关注。第三(也是我在这里关注的重点),这是女性主义理论中女性的时代。

“女性时间”理论——当代女性主义

“女性时间”理论——当代女性主义PDF文件第1页

“女性时间”理论——当代女性主义PDF文件第2页

“女性时间”理论——当代女性主义PDF文件第3页

“女性时间”理论——当代女性主义PDF文件第4页

“女性时间”理论——当代女性主义PDF文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