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研究已经设计出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粒子以提高对实体肿瘤的递送效率,但根据一项基于 2005 年至 2015 年发表数据的非生理建模方法的研究,平均和中位递送效率仅为注射剂量 (%ID) 的 1.48% 和 0.70%。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 (PBPK) 模型分析了 2005 年至 2018 年发表的 376 个涵盖广泛纳米药物的数据集,发现最后一个采样时间点的平均和中位递送效率分别为 2.23% 和 0.76%ID。此外,静脉给药后,24 小时的平均和中位递送效率分别为 2.24% 和 0.76%ID,168 小时时降至 1.23% 和 0.35%ID。虽然这些递送效率似乎高于之前的发现,但仍然很低,并且代表了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的一个关键障碍。我们使用更机械的 PBPK 视角应用于一组金纳米粒子,探讨了这种递送效率低下的潜在原因,并发现低递送效率与肿瘤部位的低分布和渗透系数有关(P < 0.01)。我们还展示了如何使用 PBPK 建模和模拟作为研究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效率的有效工具。关键词:先进材料、药物输送、纳米医学、纳米粒子、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组织生物分布、肿瘤输送 N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