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葡萄膜黑色素瘤 (UM) 是最常见的眼癌类型,起源于眼球的葡萄膜。UM 占黑色素瘤的 3-5%,转移和早期死亡率为 50%。已知肿瘤大小与 UM 和其他癌症的转移性疾病和死亡风险有关。大型 UM 肿瘤被认为更具侵袭性,并具有高风险遗传因素。肿瘤大小由国际抗癌联盟 (UICC) 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期系统分类。病理分期 (T1) 肿瘤按最大直径 12 毫米和深度 3 毫米(如果直径为 12-9 毫米)/ 深度 6 毫米(如果直径小于 9 毫米)的尺寸分类。UM 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如果肿瘤较大则摘除眼球(摘除术),如果肿瘤较小则进行放射性斑块治疗。然而,由于临床上很难区分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因此通常会对它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以证明其生长情况,然后再进行斑块放射治疗或眼球摘除手术。由于 T1 肿瘤稀有,并且如果用放射性斑块治疗(近年来更流行的方法)则缺乏可用的组织学材料,因此关于 T1 肿瘤行为的文献存在很大空白。现有的研究表明,T1 肿瘤的转移频率明显低于较大的肿瘤,这可能是因为继发性突变的积累较少。目的确定一批患有 T1 摘除肿瘤的患者,以确定他们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将其与已知的不良生存率分子标记(如 BAP1 状态、3 号染色体单体性和 8 号染色体的获得)相关联。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