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的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和内部器官的进行性纤维化。该疾病的标志是微血管病变,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增加。SSC主要影响女性性别及其进展和严重性在个体中差异很大。皮肤,肺和胃肠道(GI)的可变程度是该疾病的最常见表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间隙肺病(ILD)和肺动脉高压(PAH)[1,2]。这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理解。SSC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可能反映了多种致病途径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途径具有很好的特征,但与疾病亚群和临床表型没有明确相关[3,4]。新实验模型和OMIC方法的贡献[5-8]取得了许多最新进展。然而,除了时代[9,10]和Nintedanib [11],尚无批准的特定目标疗法。因此,缺乏药物会阻碍SSC的最佳临床管理。可能会填补这一差距,本文回顾了PDGF及其受体作为SSC中关键信号促链途径和潜在的治疗靶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