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需要大规模量子计算机来以更高的速度解决复杂问题,但在实现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量子退相干。其原因是量子比特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误差更敏感[10-12]。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合理方法是使用分布式量子计算机减少处理信息时使用的量子比特数量。分布式量子计算机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具有较少量子比特的低容量量子计算机构建,类似于用于解决单个问题的量子系统网络中的分布式节点或子系统[13,14]。在这种结构中,需要量子(经典)通信协议来在单独的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分布式量子计算最早由 Grover [15]、Cleve 和 Buhrman [16] 以及 Cirac 等人 [17] 提出。随后,Ying和Feng [11]定义了一种描述分布式量子电路的代数语言。之后,Van Meter等[18]提出了分布式量子电路中的VBE进位波加法器结构。与此同时,该领域的一些工作集中在通信部分。2001年,Yepez [19]提出了两种类型的量子计算机。在第I类量子计算机中,量子通信用于互连分布式量子计算机的子系统。在II类量子计算机中,使用经典通信代替量子通信来互连分布式量子计算机的子系统或节点。在量子通信中,在网络节点之间传输量子比特的著名方法之一是量子隐形传态(QT)[20–23]。在隐形传态中,量子比特在两个用户或节点之间传输,而无需物理移动它们。然后,在量子比特上本地执行计算;这种方法也称为远程数据。还有一些工作侧重于优化分布式量子电路的通信成本。假设量子比特隐形传态是一种昂贵的资源,这类工作试图减少这种远程数据 [ 24 – 26 ]。在 [24 ] 中,作者考虑了具有公共控制或目标量子比特的连续 CNOT 门。他们表明,这样的结构只需一次隐形传态即可执行两个门。在 [25 ] 和 [26 ] 中,这个想法得到了扩展,并提出了一些算法来减少所需的隐形传态次数。考虑了所有可能导致通信减少的配置。[27 – 29 ] 还分别考虑了使用启发式方法、动态规划方法和进化算法来优化隐形传态次数。另一种方法称为远程门,当节点相距甚远时,它使用量子纠缠直接远程执行门。远程门方法的挑战之一是在位于分布式量子计算机不同节点的量子比特之间建立 n 量子比特控制量子门的最佳实现。根据所考虑的库(如 NCV、NCT、Clifford + T 等),可以使用不同的控制门来合成量子电路的变换矩阵。众所周知的可逆量子门之一是 Toffoli 门。Toffoli 门与 Hadamard 门一起构成了量子计算的通用集。此外,具有两个以上控制量子比特的多控制 Toffoli 门在量子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实现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之间应用 n 量子比特远程 Toffoli 门(受控非门)的协议至关重要。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