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摘要:在转移性肾细胞癌 (mRCC) 患者中,已提出了舒尼替尼的不同目标暴露,例如谷浓度或 AUC。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临床证据比治疗药物监测 (TDM) 更适合用于调整剂量,即在出现治疗相关毒性时减少剂量,或者在没有观察到疗效迹象时增加剂量。在这里,我们将 mRCC 患者中舒尼替尼的这种经验性剂量调整与 TDM 支持的 PK/PD 模型的平行剂量建议进行了比较。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 31 名可评估患者中,53.8% 在治疗开始后进行了经验性剂量变化(即 46.2% 的剂量减少,7.6% 的剂量增加)。54.1% 的患者观察到临床益处,其中 8.3% 的患者完全缓解。总体而言,58.1% 的患者最终因毒性或疾病进展而停止治疗。当选择 50–100 ng/mL 谷浓度作为目标暴露量(即舒尼替尼 + 活性代谢物 N-去乙基舒尼替尼)时,45% 的患者暴露充分。当考虑 1200–2150 ng/mL.h 作为目标 AUC(即舒尼替尼 + 活性代谢物 N-去乙基舒尼替尼)时,只有 26% 的患者处于所需治疗窗口。与经验性剂量调整相比,采用回顾性 PK/PD 模型的 TDM 会建议在更多患者中降低舒尼替尼剂量。事实上,当使用目标谷浓度时,该模型建议减少 61% 患者的剂量,而基于目标 AUC 则建议减少高达 84% 的患者剂量。相反,当使用目标谷浓度时,模型建议增加 9.7% 的患者剂量,当使用目标 AUC 时,模型建议增加 6.5% 的患者剂量。总体而言,与基于临床的决策相比,采用自适应剂量的 TDM 将导致更多患者 (即 53.8% 对 71-91%,取决于所选择的目标暴露指标) 调整舒尼替尼剂量。有趣的是,41% 出现早发严重毒性的患者经验性地减少了舒尼替尼剂量,而基于模型的建议会立即建议减少其中 80% 以上的患者的剂量。这一观察结果表明,使用自适应剂量的前瞻性 PK/PD 建模可以部分避免早期治疗相关毒性。相反,基于模型的调整剂量对疗效的可能影响无法充分评估,因为未发现基线暴露水平与 3 个月时测得的舒尼替尼疗效之间存在明确关系。

基于临床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剂量策略

基于临床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剂量策略PDF文件第1页

基于临床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剂量策略PDF文件第2页

基于临床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剂量策略PDF文件第3页

基于临床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剂量策略PDF文件第4页

基于临床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剂量策略PDF文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