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是植物育种者和研究人员共同的目标。植物育种者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不断推出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品种就是明证。这主要是通过基于性能的选择来实现的,而没有对这些改进背后的分子机制的具体了解。植物分子、遗传和生化研究通过阐明基因和途径的功能,深入了解了许多有助于提高产量潜力的生理过程,从而深入了解了分子机制。尽管有这些知识,但大多数基因和途径对产量成分的影响尚未在主要作物或田间环境中进行测试以进行产量评估。这一差距很难弥合,但基于田间的生理知识为利用分子靶标成功应用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育种技术提供了一个起点。更好地了解田间条件下作物产量生理和产量限制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对于阐明哪些有利等位基因组合是提高产量所必需的至关重要。因此,植物生物学的一个目标应该是更全面地整合作物生理学、育种、遗传学和分子知识,以确定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有效精准育种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了解产量形成生理学。这里,以大豆为例,我们自上而下地回顾了产量生理学,首先是产量来自群落中共同生长的植物群体。我们回顾了产量和产量相关成分,以提供产量生理学的基本概述,综合这些概念,强调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大豆改良。以基因组编辑为例,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必须将多个学科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实现基于精准育种的作物改良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