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这种浪漫化和美化了的经济观导致大多数经济学家忽视了所有可能出错的因素。他们对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视而不见,而这种局限性往往会导致泡沫和萧条;对失控的机构问题视而不见;对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视而不见,这种不完善可能导致经济的运行系统突然、不可预测地崩溃;对监管者不相信监管而产生的危险视而不见。当然,这两种信念——经济学中的大多数工作都是经验性的,经济学家往往忽视经验证据——并不直接相互矛盾。但为什么这些经济学家会参与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却被他们的同事忽视呢?我们将看到,理论在证据收集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是理解态度差异的关键。具体而言,本章将论证理论(克鲁格曼嘲笑新古典主义版本是“这种浪漫化和净化了的经济观”)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而且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就一直如此。我将首先回顾经济学史上的一系列事件,以说明自古典经济学全盛时期以来,理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方法论争论的核心。然后我将论证当代经济学对这个问题也没有达成共识。最后一部分将对这场争论未来的走向提出一些猜测。2. 经济思想史中的理论与证据亚当·斯密经常被冠以“政治经济学之父”的称号(例如,Haakonssen 2006: 4)。然而,他研究政治经济现象的方法论非常折衷(例如,Viner 1968: 327),几乎与当代主流方法不同。如果我们要寻找现代经济学方法论之父,我们就必须在李嘉图学派中寻找——他们是大卫·李嘉图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信徒、捍卫者和传播者。李嘉图是政治经济学中演绎方法的第一个系统倡导者——建立抽象模型,辅以严格而有些人为的定义和三段论推理(索维尔 1974 年)。为了得出高度普遍性的原则,他在思想中将他认为的主要因果因素与干扰因素区分开来,保持后者不变,从而希望建立所有经济体共同的不变因素:“我把这些直接和暂时的影响放在一边,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它们将导致的事物的永久状态上”(引自索维尔 1974 年:113-4)。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