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脑间网络的整体效应可以分解为特定种子区域的节点效应。该图显示了陌生人与儿童互动与母子互动、基线与竞争以及基线与合作的整体和节点密度效应。节点密度由四个 NMF 成分的系数编码。左图:绘制了群体效应的边际后验分布及其平均值、90% CI(粗黑线)和 99% CI(细灰线)。CI 的宽度表示与估计参数相关的不确定性。90% CI 不包括零的参数(红线)被解释为存在影响的证据。整体结果显示出强烈的伴侣效应,与陌生人与儿童二元组相比,母子二元组的同步性有所提高,以及竞争效应和一些合作效应的证据,与基线条件相比,两种任务条件的同步性更高。节点结果证实了这些整体结果,但提供了更多的拓扑细节。具体而言,伴侣效应相当普遍(在成分 3 和 4 以及基线条件下的成分 2 中),而竞争和合作效应主要局限于左侧和右侧前额叶大脑区域(成分 1 和 4)。右图:五张 catplots 显示了在基线、合作和竞争条件下,母子和陌生人-儿童二元组中后部全局和节点密度值的变化情况。底部:热图可视化了 NMF 产生的基础矩阵,显示了儿童(C)和成人伴侣(P)的每个 fNIRS 通道(x 轴)对相应成分(y 轴)的贡献。在脑模型上可视化了儿童和成人伴侣的 fNIRS 通道,这些通道对每个成分的贡献最大,就其节点密度而言,权重高于第 80 个百分位数(最小值 = 0,最大值 = 1)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