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潜在影响一直是气候变化文献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尽管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可能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对于不同经济体对气候引起的农作物产量变化的不同社会经济反应,尤其是在更高水平的变暖下,仍然缺乏定量的了解。本研究评估了 1.5° 至 4°C 的八种变暖情景对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加纳和埃塞俄比亚大米和小麦产量的社会经济影响。通过将统计作物模型 (ClimaCrop) 和全球经济模型 (GTAP) 结合起来,考虑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农作物生产中的作用。介绍了经济产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以及国家经济福利的变化。该研究表明,在 3.5°C 和 3.0°C 的变暖下,农作物产量变化对中国 GDP 和福利的边际效益分别为。这是由于预计大米产量将增加,从而降低国内消费大米价格。尽管在更高的变暖水平下,这些趋势开始逆转。其他国家则因农作物产量下降而受到负面影响,国内和进口大米和小麦的消费价格上涨。国内生产总值和福利下降,随着气温升高,降幅更为严重,尤其是在印度和埃塞俄比亚。这种方法是有益的,因为经济产出可以更深入地反映全球市场的反应,并最终反映农业影响对区域的影响,这对决策者来说非常重要。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