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3.0

全球约有 500 万公顷的东非和南亚半干旱环境下种植了小米,它是一种重要的两用作物,可满足这些边缘地区的粮食、饲料和营养需求。尽管产量潜力巨大,但包括小米在内的全球小黍种植面积在 1961 年至 2018 年间减少了 25.7%。小米改良计划于 1913 年在印度启动;然而,与改良其他主要谷物所投入的努力相比,尚未集中精力实现这种气候适应性作物的遗传增益。这导致即使经过 100 多年的育种,农民田地里的小米产量仍然低于其潜在产量。然而,重要性状具有显著的遗传变异。亚洲和非洲的育种计划已经根据当地需求改进了杂交技术和育种目标。 ICRISAT 是一家国际中心,其授权作物之一为小米,该中心正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新种质,以提高边远地区这种作物的生产力。该项目以印度和肯尼亚为基地,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传播了种质和育种品系。许多有前途且适应性广的品种已在许多国家推出和采用。20 世纪 90 年代,印度和非洲小米基因库之间的杂交为印度的小米生产带来了范式转变。现在,随着新品种的鉴定,育种渠道得到了加强

后基因组时代的谷子改良

后基因组时代的谷子改良PDF文件第1页

后基因组时代的谷子改良PDF文件第2页

后基因组时代的谷子改良PDF文件第3页

后基因组时代的谷子改良PDF文件第4页

后基因组时代的谷子改良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4 年
¥1.0
2017 年
¥3.0
2024 年
¥1.0
2017 年
¥3.0
2025 年
¥1.0
2023 年
¥1.0
2024 年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