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编辑,根据对临床前和临床数据的最新审查 (Repova 等人,2022),我们讨论了几种心血管疗法中焦虑治疗的新潜力。我们在一项包括对照组的小型观察性实用试验 (Kellner 等人,2023) 中,首次提供了心脏病学上已证实的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 (S/V) 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HFrEF) 患者 (焦虑是这些患者的常见症状) 治疗一周后的急性抗焦虑作用。在 S/V 治疗下,当对心力衰竭的改善进行统计控制时,这种急性抗焦虑作用仍然存在。我们对潜在机制的先验假设是,S/V 抑制脑啡肽酶会增加血浆心房钠尿肽 (ANP),而 ANP 在人体中具有急性抗焦虑样作用 (Wiedemann 等人,2001)。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S/V 一周后血浆 ANP 并未显著升高。Kobalava 等人 (2016) 使用血浆环鸟苷酸 (cGMP) 水平作为脑啡肽酶抑制的标志物,cGMP 是由 ANP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产生的。他们显示在 HFrEF 患者接受一周的 S/V 治疗后,cGMP 显著增加,但根据我们的数据,血浆 ANP 并未增加。然而,由于 ANP 降解迅速且测量复杂,因此是一种难以分析的物。现在我们对上述研究中血浆样本中的 cGMP 进行了测定,假设其在 S/V 治疗一周后显著增加,并进一步研究了 cGMP 变化与 S/V 抗焦虑作用的关系。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