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 (COTS) 以在种群爆发期间吞食石珊瑚而破坏珊瑚礁而闻名。先前的研究表明,棘冠海星由四个物种组成,统称为 A. planci 物种复合体。尽管有可用的在线数据库序列,但太平洋 COTS 群(称为 Acanthaster solaris 或 Acanthaster cf. solaris)缺乏全面的形态描述和博物馆凭证标本。因此,本研究旨在使用形态特征和部分 CO1 线粒体基因对位于内格罗斯岛南部的两个地点的 COTS 标本进行表征。获得了大小、颜色、硬度、叉状棘、足尖棘和无足尖棘以及手臂的形态学和形态测量数据。收集了管足进行 DNA 条形码编码。使用 Kimura 2 参数替换模型确定了内格罗斯岛南部和 A. planci 物种复合体的参考序列之间的遗传分化。来自 SNI 的标本具有灰蓝色的无口体色,整个中央圆盘上分布着黑红色的斑点。体色变为灰白色,当动物暴露在空气中时,斑点会变得更红。它们全身有六种刺和微小的叉尾。从内格罗斯岛南部收集的所有 COTS 个体都与该物种复合体的太平洋群融合,标记为 Acanthaster cf. solaris 。内格罗斯岛南部序列和太平洋进化枝之间的种内遗传分歧分别为 0.192 和 0.38%。我们的结果证实了 A. cf. solaris 在菲律宾的存在,并提供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物种更全面的形态学描述。该物种的凭证标本存放在西利曼大学罗道夫·B·冈萨雷斯自然历史博物馆。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