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腹腔疟原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寄生虫病,仍然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1)。面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迫切需要具有新作用方式的抗疟药 (2)。异戊二烯前体生物合成是抗疟药物开发的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因为它在顶复门寄生虫中是必需的和特异性的 (3)。与大多数利用 MVA 途径合成异戊烯二磷酸 (IPP) 的真核生物不同,疟原虫采用细菌 MEP/DOXP 途径。因此,MEP 途径中的所有七种酶在人体细胞中均不存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针对这些酶的化合物的潜在脱靶毒性 (4)。与此一致,在 I 期和 II 期人类疟疾试验中测试的 MEP 途径酶 DXR 抑制剂膦胺霉素在口服或皮下给药时耐受性良好,并且显示出寄生虫清除时间 <48 小时 (3, 5-7)。遗憾的是,磷胺霉素血清半衰期短,口服生物利用度差(3, 6, 8),这可能导致 50% 的患者感染复发(6)。

恶性疟原虫 IPP 通路的皮摩尔抑制剂

恶性疟原虫 IPP 通路的皮摩尔抑制剂PDF文件第1页

恶性疟原虫 IPP 通路的皮摩尔抑制剂PDF文件第2页

恶性疟原虫 IPP 通路的皮摩尔抑制剂PDF文件第3页

恶性疟原虫 IPP 通路的皮摩尔抑制剂PDF文件第4页

恶性疟原虫 IPP 通路的皮摩尔抑制剂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0 年
¥1.0
2020 年
¥1.0
2024 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