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反映了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转变。殖民时代的经济以自给性农业和易货贸易为基础,殖民利益推动了经济作物农业的引入,标志着向市场导向型经济的转变。独立后初期(1962-1970 年)的特点是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化程度极低,熟练劳动力有限。这种依赖性使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经济和政治动荡时期(1971-1986 年)生产和生产力急剧下降,因为关键部门受到不稳定和管理不善的影响。1986 年至 1996 年期间,乌干达经历了经济复苏和转型阶段。政府实行改革以稳定经济并促进增长。 1997 年至 2009 年,消除贫困行动计划 (PEAP) 指导了减少贫困和改善公共服务的努力,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和社会经济转型期(2010 年至今)的重点是通过解决根本的经济制约因素和利用机会将乌干达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和繁荣的国家来提高竞争力。这一阶段实施了三项国家发展计划 (NDP),优先投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为持续增长和转型奠定基础。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