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客观房颤(AF)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状况。心血管危险因素仅解释了大约50%的AF病例。炎症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因为炎症会改变心房电生理学和结构。这项研究旨在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来确定社区中这种情况的细胞因子生物标志物谱。方法这项研究在基于芬兰人群的Finrisk队列研究1997/2002的参与者中使用细胞因子蛋白质组学。开发了46种细胞因子的风险模型,以使用Cox回归预测AF。此外,研究了参与者的C反应性蛋白(CRP)和N末端pro b型Natriuretic肽(NT-ProBNP)浓度与入射AF的关联。导致10744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0.9岁,女性为51.3%),观察到1246例发生AF病例(40.5%的女性)。The main analyses, adjusted for participants' sex and age, suggeste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β (HR=1.11; 95% CI 1.04, 1.17),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R=1.12; 95% CI 1.05, 1.19), CRP (HR=1.17; 95% CI 1.10, 1.24) and NT-proBNP (HR = 1.58; 95%CI 1.45,1.71)与发生AF的风险增加有关。在进一步的临床变量调整模型中,只有NT-probNP保持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的研究证实了NT-Probnp是AF的强大预测因子。观察到的循环炎性细胞因子的关联主要是通过临床风险因素来解释的,并不能改善风险预测。在蛋白质组学方法中测得的炎性细胞因子的潜在机械作用尚待进一步阐明。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