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涉及两条通路得出的对象表征之间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这两条通路得出独立的表征,这种说法可以轻松解释报道的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之间的功能分离(即感知与行动)(Goodale、Milner、Jakobson & Carey,1991)。鉴于加工的独立性,一条通路的损伤应该不会影响另一条通路得出的表征。然而,这种独立架构既没有得到功能研究(Freud、Rosenthal、Ganel & Avidan,2015;Garcea、Chen、Vargas、Narayan & Mahon,2018;Mahon、Kumar & Almeida,2013)的支持,也没有得到解剖学研究(Yeatman et al., 2014)的支持,这些研究揭示了两条通路之间存在强大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另一种解释是,背侧通路表征(特别是对于没有视觉运动成分的任务)仅仅是腹侧通路计算的结果。这种观点预测腹侧通路的损伤会对背侧通路获得的表征产生不利影响,但反之则不然。最近的研究结果挑战了这种观点,因为背侧通路的形状敏感性可能在时间上先于腹侧通路形状敏感性的出现(Collins et al., 2019)。此外,猴子背侧通路(即尾部顶内沟 (CIP))的暂时失活会导致腹侧通路的 fMRI 激活降低,并导致 3D 感知的知觉缺陷(Van Dromme、Premereur、Verhoef、Vanduffel & Janssen, 2016)。最后,第三个可能的观点表明两条通路都获得物体表征。这些表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果是后者,则可能编码有关物体的不同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服务于不同的功能目标 (Freud, Behrmann, & Snow, 2020)。然而,无论哪种情况,这两条通路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任何一条通路的损伤都会影响另一条通路得到的表征。在之前的论文中,我们还研究了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之间的相互状态,并证明,在腹侧通路受损后患有视觉失认症的患者中,背侧通路仍然对物体的 3D 结构表现出敏感性,即使在双侧腹侧病变非常广泛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Freud, Ganel, et al., 2017)。这一发现可以被视为对第一个解释,即独立物体表征的支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只关注一个高级视觉属性,那就是形状(即 3D 结构)。此外,fMRI 分析只关注背侧通路上的两个 ROI,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背侧通路上的其他区域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腹侧通路损伤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对右腹侧通路损伤后患有视觉失认症 SM 的患者的两条视觉通路进行全面检查。通过采用参数置乱操作(Collins 等人,2019 年;Freud、Culham 等人,2017 年;Freud、Plaut 和 Behrmann,2019 年;Grill-Spector 等人,1998 年;Lerner、Hendler、Ben-Bashat、Harel 和 Malach,2001 年;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