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约13%的与全球癌症相关的死亡率是由肝胆恶性肿瘤引起的[1]。胆管癌(CCA)捕获了原发性肝胆管疾病的15-20%,从而使其成为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2]。尽管CCA相对较少,但它比其他常见癌症(例如肝肝细胞癌,胰腺腺癌和乳房浸润性癌)更具侵略性[3]。CCA来自胆管中的上皮细胞[4]。基于其解剖位置,CCA可以分为三个亚型:肝内,围栏和远端CCA [5]。对CCA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相对较少[6]。CA19-9是CCA的唯一可用的肿瘤标记,但是在临床用途中经常报道较低的特异性和假阳性[7]。手术,放疗和化学疗法合并用于治疗CCA患者,但结果受到限制,其生存率较小[8]。同时,类似于其他常见的肝胆疾病的早期CCA的症状,例如黄疸和腹痛,因此大多数患者忽略了早期症状,并在晚期诊断出来,进一步增加了CCA治疗的难度[9]。因此,迫切需要更具体的CCA生物标志物。此外,靶向药物通过靶向癌症的特定基因,蛋白质或组织环境,从而阻止癌细胞在CCA治疗中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有助于其生长和生存[10]。因此,对新靶向药物的鉴定将有助于CCA中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