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汉姆峡谷矿周围被 60 多亿吨(54 亿吨)废石所包围,这些废石是 1903 年至今露天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面积约为 2,000 公顷。废石堆从顶部到底部厚度超过 300 米。1930 年至 2000 年,废石堆的选定部分使用基于硫酸铁的浸出剂主动浸出以提取铜,而其他部分仅接受流星浸出。从 2011 年至今,力拓肯尼科特公司研究了宾汉姆峡谷矿废石堆水质的演变及其地球化学控制因素。在此项目中,通过现场测井和 13 个成对的钻孔仪器对废石堆进行了详细描述;在 13 个地点中的 12 个,钻孔穿透了垃圾场的整个深度,穿过了采矿前的土壤接触面,进入了基岩。钻孔深度接近地表以下 275 米,使用旋转声波钻孔方法,以便 (1) 回收岩心和 (2) 测量近现场特性。钻孔的现场记录包括统一土壤分类系统描述、碎屑岩性、相对氧化、糊状物 pH 值和地球物理方法(陀螺仪、温度、中子和伽马)。对钻孔岩心的岩土特性(密度、粒度分布、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极限、直接和块体剪切)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QEMSCAN) 对矿物进行了定量评估,改进了酸碱核算 (ABA),改进了合成沉淀浸出程序 (SPLP),通过 Corescan 进行了高光谱分析,并采集了水样(如果遇到)。钻孔内安装的仪器包括渗水仪、热敏电阻节点、直接温度传感 (DTS) 光纤电缆、时域反射 (TDR) 剪切电缆、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测量管和振线压力计 (VWP)。此外,每个钻孔点都对当地废石表层的氧气消耗进行了多次测量。从钻孔中获取的数据与广泛钻探、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评估、水力和示踪剂测试以及 20 年的渗流和水质数据的历史信息(超过 50 年)相关联,以开发一个描述废石堆的水力、地球化学和物理行为的概念模型。废石堆中的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矿物因空气的扩散和对流进入而氧化,产生酸性、高总溶解固体的废水,以及在废石中形成的黄钾铁矾,作为储存额外酸性的次生相。主要的空气进入机制是对流,占废石堆中硫化物氧化的 90% 以上。根据废石堆的温度分布和水平衡,地球化学反应造成的水分损失占水预算的很大一部分。1.0 简介力拓肯尼科特宾汉峡谷矿场现有的废石堆占地约 2,000 公顷,包含超过 60 亿吨(5.4 亿吨)的材料。从 1930 年左右开始,人们一直在对废石堆进行浸出以回收铜,直到 2000 年停止浸出。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