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ISIGrowth 的研究,我们在本政策简报中提供了过去二十年欧盟金融化增长模式的实证证据,并分析了其对欧盟 2030 年议程的若干目标(包括包容性增长、创新、不平等和金融稳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些政策见解和建议。金融化的概念一方面反映了非金融公司参与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金融活动,另一方面反映了金融部门相对于整体经济的相对规模。一些实证指标表明,过去二十年欧元区的金融化一直在增加。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尽管迄今为止金融化主要被认为是增长和创新的驱动力,但如今有大量理论论据和实证证据表明过度金融化对增长、创新、不平等和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过度金融化会抑制经济增长,因为这意味着更大比例的信贷流向了没有结果的投资项目,可能引发经济危机(例如通过房价泡沫)。其次,金融化对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承担创新风险的行为者和从创新中获取租金的行为者之间的分离意味着再投资利润的份额较低(例如通过短期主义和股票回购)。第三,金融化通过增强高收入者在高工资和低税收方面的议价能力,以及在危机时期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财政援助增加公共预算的负担,加剧了不平等。第四,金融化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因为它既增加了相互关联的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也增加了大型资产类别定价错误的风险(例如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杠杆率动态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错误定价)。我们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抑制过度金融化的对策,包括:(i)促进实体部门的需求; (ii) 超越传统的概念框架,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计划来修复市场失灵,并致力于创建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市场;(iii) 鼓励将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与长期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相结合;(iv) 研究为银行向实体经济(非房地产部门)贷款设定最低比率的可能性;(v) 研究为金融机构设定最高金融内部杠杆率的可能性。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