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知的诸多方法包括:压力下的手机交互行为分析[12]、情绪与智能手机使用之间的相关性[11]),无论是从开展研究还是构建情绪感知应用的角度。在各种不同的情绪感知方法中 [17],最广泛使用的情绪测量方法是主观经验的自我报告[13]。这要求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经历过的情绪,并通过评定量表准确地反映他们的现象意识[13]。虽然自我报告被认为是收集真实数据的黄金标准[17],但自我报告容易出现不准确性;因此,如何客观测量人类情绪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4]。研究人员试图使用生理测量[15],如脑电图 (EEG)、心电图 (ECG)、体温和皮肤电活动 (EDA) 来客观地量化人类的认知状态。另外,许多方法是基于视觉或音频的方法(例如面部表情和声音)。在这里,生理测量有助于理解情绪状态,因为它们代表了无法轻易控制或隐藏的非自愿反应[16]。然而,由于需要不断监测生理测量,隐私受到威胁[10,15]。特别是,情感计算研究人员现在依赖于非侵入性、随时可用且多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来收集各种类型的生理数据(参见[2,18])。测量生理信号是实时提取用户情绪的第一步。下一个挑战是如何分析和解释这个数据流。在本文中,我们确定了使用可穿戴传感器进行情绪感知的挑战和未来方向。我们首先总结了最近被研究人员广泛用于情绪感知的现有可穿戴传感器。然后,我们强调了有望有益于可穿戴情绪感知研究的未来方向。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