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走有四个主要步态特征:(1)人类用两条腿直立行走,(2)与地面接触时腿几乎完全伸展,(3)脚后跟先着地(跖行步态),以及(4)在后期摆动阶段,身体的重心(COG)位于支撑面之外。相比之下,双足步行机器人的重心,如 Mark Tilden 的 Robosapien 和本田更复杂的 Asimo,则始终位于支撑面之内。由于人类步态的直腿特性,在脚后跟接触时伸肌和屈肌的激活是混合的,并且各个腿部伸肌的活动并不同步。踝关节伸肌活动延迟,发生在脚后跟接触之后,此时大多数其他腿部伸肌的活动已经停止(Capaday,2002)。在其他哺乳动物中,例如猫,当脚第一次接触地面时,腿部伸肌的活动是同相的(趾行步态)。亚历山大(Alexander,1992)认为,人类直腿行走的特点是将腿像支柱一样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肌肉活动。鸟类用两条腿走路,但采取蹲姿。企鹅比其他鸟类走路更直立,但它们仍然采取蹲姿,并且像其他鸟类一样,用脚尖走路。因此,除了一些猴子和猿类偶尔采用类似的步态外,直立、双足、跖行步态模式是人类独有的,其神经控制需要根据其自身条件来理解(Capaday,2002)。在这里,我以批判的方式回顾了关于运动皮层(MCx)在人类行走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以及与 MCx 控制相关的某些脊髓反射机制方面。提出 MCx 在行走等看似自动的任务中发挥作用似乎令人惊讶,但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MCx 不仅发出自愿运动指令,而且还介导对上肢肌肉伸展的反射样反应(Matthews 等人,1990 年;Capaday 等人,1991 年)和接触放置等综合反应(Amassian 等人,1979 年)。从皮质脊髓束 (CST) 损伤导致的运动缺陷来看,其重要性随着系统发育顺序的增加而增加(Passingham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