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底栖海洋生物利用一系列防御和攻击机制来影响在坚硬的海洋基质上对空间的竞争。石珊瑚的清扫触手是竞争中使用的可诱导攻击性器官,但它们也可能起到先发制人的防御功能。红海北部埃拉特的脑珊瑚 Platygyra daedalea 中约有一半群落拥有清扫触手,其中许多并不朝向邻近的珊瑚。这些随机方向的清扫触手可能是为了探测距离群落 >5 厘米处珊瑚的定居或前进。在距离 P. daedalea <5 厘米的珊瑚群落中,约 43% 的珊瑚群落朝向相互作用区域出现组织损伤。受损最严重的邻近珊瑚属于 Favites 和 Leptastrea 属,而 Millepora 和同属 Platygyra 群落的受损程度明显较小。随着与 P. daedalea 距离的增加,邻近珊瑚群落的组织损伤显著减少。脑珊瑚上清扫触手的存在与群落直径显著相关,但与邻近群落的数量无关。埃拉特的 P. daedalea 攻击性触手长度为 5.3 ± 3.0 厘米,比之前报道的该属成员的长度要长。在实验室条件下,在与常见的块状珊瑚 F. complanata 群落初次接触后约 30 天,P. daedalea 群落上会长出清扫触手,在约 50 天时它们的长度达到最大,约为 6.5 厘米,比进食触手长 10 倍。在 2 个月内,清扫触手对 F. complanata 群落造成的组织损伤不断增加。在形态发生过程中,触手的尖端与柄部的比例和外胚层厚度会加倍,表明顶球发育,但触手柄的最大宽度不会改变。扫触手似乎是石珊瑚中常见的一种对抗机制,也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使一些物种能够在拥挤的珊瑚礁栖息地中存活下来。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