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我们精神生活和大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用以下三要素来定义:(1)情感(有意识的体验)、(2)运动和行为适应以及(3)自主神经系统反应(Hamann,2001;Lang,1995)。具有正价的情绪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决策、解决问题、社交互动和创造力来提高认知和社交能力(Ashby 等人,1999;Carpenter 等人,2013;Fredrickson,2004;GROSS,2002))。积极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主要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进行研究,其中不同的任务会引起愉悦的感觉,包括感官体验(Koelsch & Skouras,2014)、观看亲人的图像(Bartels & Zeki,2000;Nitschke 等,2004)或其他图像或影片(Brassen 等,2011;Garavan 等,2001;Kim & Hamann,2007)、回忆或想象愉快的情景(Matsunaga 等,2016;Pelletier 等,2003;Zotev 等,2011)或社会关系(Scharnowski 等,2020)。尽管根据所用范例会有所不同,但这些研究强调了腹侧“情绪”皮质-皮质下网络的含义,包括眶额皮质、前扣带皮质、岛叶、杏仁核以及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脑干。在用皮层电图或立体定向脑电图 (SEEG) 对耐药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的背景下,也已使用直接脑电刺激 (EBS) 研究了愉悦意识感觉的神经基础。通过 EBS 对清醒患者进行脑部探索有几个优势。SEEG 具有比功能性 MRI(Mercier 等人,2022 年)更好的时间分辨率,并且靶向 EBS 允许建立直接的因果“刺激临床事件”关系。然而,只有少数研究表明 EBS 可以引起情绪感觉,重现常见的发作症状或罕见的癫痫发作期间不会遇到的感觉。Penfield 和他的合作者是描述患者在手术前刺激期间对 EBS 的反应中的体验和情绪现象的先驱之一(Penfield & Jasper,1954)。最近关于 EBS 对情绪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所涉及皮质区域的功能性大脑图(Drane 等人,2021 年;Gordon 等人,1996 年)。特别是,杏仁核一再参与触发情绪反应,这些反应主要被认为是负面的(Bujarski 等人,2022 年;Inman 等人,2020 年;Lanteume 等人,2007 年)。大脑的其他区域也已被证明能产生情绪影响,比如其他内侧颞叶区域(鼻极皮质和颞极皮质)(Bartolomei 等人,2004 年;Meletti 等人,2006 年;Smith 等人,2006a 年)和岛叶(Bartolomei 等人,2019;Mazzola 等人,2019)。然而,与基于刺激的涉及其他认知和情绪功能的大脑区域的研究相比,关于 EBS 引发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仍然非常稀少(Drane 等人,2021),而且我们缺乏大脑网络对愉悦感觉影响的因果证据。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