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偏差,它表明我们的决策偏好对选项的口头描述(即框架)很敏感。本研究重点关注社会框架效应的神经基础,该效应基于对他人的决策。研究采用了一种新范式,让参与者在经济利益和他人感受之间做出权衡。在两种条件下(伤害框架与帮助框架),这种决定被描述为对他人“伤害”或“不帮助”。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男性和女性。与帮助框架相比,参与者在伤害框架下表现得更亲社会,从而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框架效应。实验 1 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社会框架效应与颞顶交界处(TPJ),尤其是其右侧部分的更强激活相关。右侧 TPJ(rTPJ)和内侧前额叶皮质之间的功能连接可以预测群体层面的社会框架效应。在实验二中,我们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来调节rTPJ的活动,发现在阳极(兴奋性)刺激下,社会框架效应变得更加突出,而由经济得失赌博框架引起的非社会框架效应则不受影响。rTPJ的结果可能与道德冲突有关,道德冲突受行为的社会后果或不同框架条件下与他人的不同心理化水平所调节,但其他解释也值得注意。这些发现有助于阐明社会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