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病理研究所,2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临床合作单位神经病理学,3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DKFZ),癌症表观基因组学,4 慕尼黑工业大学病理研究所,5 海德堡大学医院胸科,诊断和介入放射学,6 海德堡大学医院普通、内脏和移植外科部,7 国家肿瘤疾病中心,肿瘤医学部电子邮件:stephanie.roessler@med.uni-heidelberg.de 背景和目标:详细了解不同形式的胆管癌发生的分子改变对于更好地理解胆管癌 (CCA) 至关重要,并可能为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选择铺平道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已确认并详细描述了两种可能导致侵袭性胆道前体病变的主要亚型:微观胆道上皮内肿瘤(BilIN)和宏观可见的胆管内乳头状或管状乳头状肿瘤(IPNB和ITPN)。在本研究中,我们重点研究了IPNB和ITPN的分子改变,以更好地了解早期致瘤事件以及IPNB与ITPN之间的差异。方法:我们分析了一组临床病理学特征明确的胆道高级别导管内乳头状(IPNB)或管状乳头状(ITPN)肿瘤前体病变患者群(N=54),并将结果与独立的非IPNB/ITPN相关胆道前体病变群(N=294)进行了关联。采用二代测序、DNA拷贝数和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方法对非肿瘤性胆道上皮、前体和侵袭性CCA的三联体样本集进行分析。结果:根据MUC1、MUC2、MUC5AC和CDX2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该队列包括44例(81.5%)IPNB和10例(18.5%)ITPN。解剖学上,ITPN多与肝内CCA有关,而IPNB多与远端CCA同时发生。IPNB/ITPN与小管型和大赛型肝内CCA的相关性相同。源自IPNB/ITPN的侵袭性CCA患者的预后优于没有IPNB/ITPN的CCA患者。在分子水平上,IPNB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TP53、KRAS、SMAD4和CDKN2A;这些突变在肝外CCA中也很常见,而ITPN的突变明显较少。大多数突变在癌前病变和相应的侵袭性CCA之间是相同的,但ROBO2突变仅发生在侵袭性CCA中,而CTNNB1突变主要存在于癌前病变中。此外,IPNB和ITPN的DNA甲基化谱不同,潜在甲基化成分分析表明IPNB和ITPN可能有不同的细胞来源。结论:我们发现 IPNB 和 ITPN 具有不同的早期基因改变,IPNB 富含典型的肝外 CCA 突变,而 ITPN 表现出很少的基因改变并显示出不同的表观遗传特征,并且 IPNB/ITPN 可能代表肝内和肝外胆管癌变的一种独特的中间形式。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