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非编码位点,转录因子和异常分布的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然而,针对化学治疗策略的目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从历史上看,转录因素也被视为“不难的目标”。与激酶蛋白不同,激酶通常具有易于预测和识别的细胞内活性位点。转录因子通常通过蛋白-DNA或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起作用。对于蛋白质 - DNA相互作用,DNA结合界面提供了高度正电荷和凸结构,这不利于靶标。对于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结合界面的表面通常是平坦的,并且没有袖珍结构(例如激酶活性位点)也使这种药物发育成为了巨大的挑战(4,5)。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几代科学家已经开发了几种方法来靶向转录因素,包括RNA干扰(RNAI),针对翻译后修饰和使用Protacs降解转录因子的靶向,以及靶向内在无序的转录因子区域以及靶向自动抑制转录状态的转录状态(6-10)。这些新靶向药物的开发将大大推动对未来肿瘤的治疗,并为患者提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