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诊断出超过1000万例新病例,癌症仍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1]。然而,由于对肿瘤生物学和改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过去两年中,死亡率下降了[2]。手术干预,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目前用于治疗癌症,但这些治疗通常会损害健康细胞并在患者中产生毒性。常规的化学治疗药物也缺乏集中作用,并且在整个体内分散,影响癌细胞和非癌细胞,从而限制了输送到肿瘤细胞的含量,并且由于高毒性而导致治疗不足。分子靶向疗法已成为一种解决传统化学治疗药物缺乏特异性的解决方案[3]。另一方面,癌细胞中的抗性发展可以避免传统化学治疗和新型分子靶向治疗的细胞毒性[4]。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使用被动和主动靶向技术来促进癌细胞中癌细胞中的细胞内药物浓度[5,6]。被动靶向利用肿瘤生物学的独特特征,例如增加的渗透性和保留率(EPR),允许纳米载体集中在肿瘤中[2]。主动技术通过将化学治疗载体的纳米载体与附着在靶细胞上过表达的抗原或受体附加的化合物相结合来做到这一点。在这篇综述中,我研究了如何将纳米技术用作癌症研究和纳米医学的基本工具[7,8]。然而,尽管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系统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们仍然有许多缺点可以克服,例如低口服生物利用度,循环不稳定,组织分布不足和毒性。纳米颗粒的类型和特征,市场上基于纳米载体的药物的例子,治疗性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的重要概念以及金属纳米颗粒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9]。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