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归因于肾脏系统丰富的血液供应、高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并且是毒性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常见消除途径。一般而言,此类药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造成肾脏损害,包括诱导各种肾内血管收缩、引起直接肾小管毒性或肾小管内阻塞 [4]。在开始化疗之前监测肾功能不全非常重要。据报道,癌症患者的肾功能不全以及心力衰竭等合并症会增强抗癌药物的肾毒性作用。先前的研究发现,新诊断癌症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增加 [13-15]。第一项 IRMA 研究(肾功能不全和抗癌药物)针对实体肿瘤患者(主要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发现,5,000 名成年患者中约有一半的肾小球滤过率 (GFR) 降低。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队列的 GFR 正常,≥90 mL/min/1.73 m 2 [13]。此外,Yang 等人观察到整个队列中按癌症分期分层的 eGFR < 60 mL/min/1.73 m 2 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高。妇科和血液系统癌症患者的亚组分析发现,eGFR < 60 mL/ min/1.73 m 2 独立地预测了死亡 [15]。 GFR 低于 60 ml/min/1.73 m 2(提示中度 CKD)和肌酐清除率低于 30 ml/min(提示重度 CKD)是使用癌症治疗药物时必须谨慎的关键测量指标 [16]。因此,在开始癌症治疗之前监测肾功能至关重要。这样,临床医生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调整抗癌药物的剂量,从而避免药物蓄积并减少过量相关的副作用。此外,在癌症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进行监测对于检测可逆性 AKI 进展为不可逆性 CKI 状态至关重要。虽然大多数化疗药物的肾毒性在停药后是可逆的,但已发现使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甲氨蝶呤和培美曲塞等药物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肾毒性[6, 17-20]。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