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疾病类型,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1)。研究表明,加强危险因素控制、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4)。然而,即使严格控制传统危险因素,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面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致病因素。氧化三甲胺(TMAO)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项包括4007例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5.0µM)和健康个体(3.5µM)的血浆TMAO水平存在差异。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同的前提下,血浆三甲胺氧化物水平高(> 6.18 µM)的患者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血浆三甲胺氧化物水平低的患者(5),提示三甲胺氧化物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给各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研究表明,AS与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改变密切相关(6,7)。近期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代谢和免疫系统引起代谢疾病和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8,9)。其他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中的脂多糖 (LPS) 可以通过 Toll 样受体 (TLR)4 介导的白细胞蛋白酶 G 激活来增强血小板聚集,并且 LPS 的多种效应可能汇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