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几十年来。 [1]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受到层状结构正极材料(如 LiCoO 2 和 LiNixMnyCo1−x−yO2)的限制,由于材料晶格中 Li+ 主位点有限,只能提供小于 220 mAh g−1 的比容量。 [2] 此外,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快速扩张导致钴和镍价格飙升(2022 年钴金属价格高达 90 美元/千克)。因此,迫切需要探索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无钴、无镍正极材料。转化型材料通常由 Fe、Cu、O 和 S 等价格较便宜且环境友好的元素组成,其容量比插层型电极材料高得多。 [3] 在各种转化化合物中,过渡金属氟化物(MF x )既提供> 2.0 V 的高氧化还原电位(由于金属氟化物键的高离子性),又提供大容量,因为每单位分子式允许多个电子转移,从而实现相当高的理论能量密度。[4] 转化正极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循环稳定性。优化的 Fe 基氟化物如 FeF 2 、FeF 3 、FeOF 和 Fe 0.9 Co 0.1 OF 可以稳定地充电/放电几百次循环。[5] 然而,Fe 基正极的能量密度仍然不够高。氟化铜(CuF 2 )比 Fe 基氟化物提供了更高的比能量密度(1874 Wh kg −1 ),因为它对 Li/Li + 的理论电位高达 3.55 V,理论容量为 528 mAh g −1 。[6]

由 Cu2+ 实现的超可逆 CuF2 阴极... - CDN

由 Cu2+ 实现的超可逆 CuF2 阴极... - CDNPDF文件第1页

由 Cu2+ 实现的超可逆 CuF2 阴极... - CDNPDF文件第2页

由 Cu2+ 实现的超可逆 CuF2 阴极... - CDNPDF文件第3页

由 Cu2+ 实现的超可逆 CuF2 阴极... - CDNPDF文件第4页

由 Cu2+ 实现的超可逆 CuF2 阴极... - CDN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