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随着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利什曼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再加上治疗方法有限,且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耐药性、成本、毒性和/或给药问题,在病原昆虫媒介原生动物利什曼原虫中验证新药物靶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 2015 年引入 CRISPR Cas9 技术之前,新靶点的基因验证主要通过同源重组进行靶向基因敲除,其中大多数靶向基因(约 70%)被视为非必需基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现成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重新分析了这些历史细胞系之一,即 L. major 敲除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 (LCB2) 催化亚基,这会导致鞘脂生物合成完全丧失,但仍具有活力和感染性。结果发现了许多单核苷酸多态性,但也揭示了几个编码区的完全丢失,包括一个编码假定的 ABC3A 直系同源物(假定的固醇转运蛋白)的基因。假设这种转运蛋白的缺失可能促进了 LCB2 催化亚基的定向敲除和从头鞘脂生物合成的完全丧失,我们重新检查了 L. mexicana 品系中的 LCB2,该品系经过工程改造,可直接通过 CRISPR Cas9 定向操作。令人惊讶的是,LCB2 无法被敲除,表明其是必需的。然而,同时删除 LCB2 和假定的 ABC3A 是可能的。这表明假定的 ABC3A 的缺失促进了利什曼原虫中鞘脂生物合成的丧失,并表明我们应该重新检查许多其他基因被视为非必需的利什曼原虫敲除品系。

基因组缺失可克服利什曼原虫基因功能的定向丧失

基因组缺失可克服利什曼原虫基因功能的定向丧失PDF文件第1页

基因组缺失可克服利什曼原虫基因功能的定向丧失PDF文件第2页

基因组缺失可克服利什曼原虫基因功能的定向丧失PDF文件第3页

基因组缺失可克服利什曼原虫基因功能的定向丧失PDF文件第4页

基因组缺失可克服利什曼原虫基因功能的定向丧失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15 年
¥5.0
2024 年
¥1.0
2021 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