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纳米结构对其环境的影响以及纳米结构附近电磁场增强的影响,人们广泛用于开发各种方法,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然而,识别层和金属纳米粒子之间的接口仍然是一个关键步骤。开发简单、稳健、可重复但高性能且可控制功能化的制造工艺,对于当今的实际应用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潜在的识别材料中,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 是首选材料。[4,5,6] 与生物抗体-抗原系统相比,它们的制备成本低且合成相对简单,因此它们确实对 (生物) 传感应用很有意义。[7,8,9] MIP 的其他优点包括其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易于制造,这使得这种材料更耐用、可重复使用且易于集成到标准流程中,如传感器开发。 MIP 是通过围绕目标分子或衍生物聚合而构建的聚合物材料,充当分子模板。绝大多数 MIP 是通过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合成的。首先,模板和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可逆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配位键和/或共价键形成复合物。[10] 加入交联剂单体和聚合引发剂。[4,10,11,12] 然后通过热、光化学或氧化还原途径进行聚合。交联后,通常在酸性介质中冲洗 MIP,以削弱模板和聚合物之间的键,从而释放模板并显示分子印迹。[11,13] 光化学途径有几个优点。其中包括利用光化学反应的时空控制原位生产 MIP。 [14] 例如,使用纳米晶体作为单独的光源,通过局部引发聚合反应,合成了涂有 MIP 的荧光纳米晶体复合材料。[15,16]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