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医学的重点正在从治疗转移到预防保健。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生物标志物的表达(AD)出现在可观察到的症状发作之前数十年,并且有证据表明了支持药理和非药理学干预措施以治疗可修改的痴呆危险因素。但是,关于亚洲人群认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型和潜在病原体的研究有限。目标:生物标志物和认知研究的目标,新加坡(Biocis),通过一项纵向研究来表征认知障碍的潜在病原体学,该研究结合了流体生物标志物,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临床的临床概况。设计,设置,参与者:Biocis是一项为期5年的纵向研究,每年评估参与者。2500名30至95岁的参与者将从新加坡社区招募。将招募病理学的临床症状,反之亦然,将招募CI和未受损的人。参与者将通过神经成像,流体生物标志物,认知评估,行为和生活方式谱,视网膜扫描和微生物组指标来表征痴呆症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自2022年2月开始招聘以来,已经招募了1148名参与者,包括1012个中国人,62名印度和35个人。平均年龄和教育分别为61.32年和14.34岁,男性为39.8%。雇用了47.9%的队列,而32.06%的人有痴呆症的家族史。脑小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90.2%,平均改良的Fazekas白质高强度评分为4.1。结论:Biocis队列将有助于确定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病理轨迹,痴呆症流行病学以及东南亚人口的可逆危险因素。完成Biocis纵向数据可以为亚洲人种群的风险分层提供见解,并有可能为公共医疗保健和精密医学提供信息,从而为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病和痴呆症提供更好的患者结局。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