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间变性甲状腺癌 (ATC) 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甲状腺癌,在初次诊断时经常表现为局部晚期浸润或远处转移,因此错过了手术干预的最佳窗口。因此,全身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改善 ATC 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ATC 对常规治疗表现出显著的耐药性,这凸显了阐明这种耐药性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并确定新的治疗靶点以克服它的必要性。方法:我们对来自 ATC 样本的大量和单细胞 RNA 测序 (scRNA-seq) 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以筛选与多药耐药 (MDR) 相关的 m 5 C 修饰相关基因。然后,我们进行了 IC 50 测定、流式细胞术,并使用了 Nsun2 敲除的自发致瘤 ATC 小鼠模型来证明 NSUN2 促进了 ATC 中的 MDR。为了研究 NSUN2 介导的耐药机制,我们生成了 NSUN2 敲除的 ATC 细胞系并进行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 MeRIP-seq 分析。此外,还进行了 RNA 测序和可变剪接分析以确定 NSUN2 敲除后的整体变化。我们通过糖蛋白染色、变性 IP 泛素化、核质分馏和 PCR 进一步探索了 NSUN2/SRSF6/UAP1 轴的潜在机制。最后,我们在体外和体内评估了小分子 NSUN2 抑制剂与抗癌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NSUN2 表达与 ATC 中的 MDR 显着相关。 NSUN2 充当 SRSF6 mRNA 上的 m 5 C 的“写入器”,ALYREF 充当 m 5 C 的“读取器”,从而诱导选择性剪接重编程并将 UAP1 基因的剪接形式从 AGX1 重定向到 AGX2。因此,AGX2 增强了 ABC 转运蛋白的 N 连接糖基化,通过防止泛素化介导的降解来稳定它们。此外,NSUN2 抑制剂可降低 NSUN2 酶活性并减少下游靶标表达,从而为克服 ATC 中的 MDR 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结论:这些发现表明 NSUN2/SRSF6/UAP1 信号轴在 ATC 的 MDR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 NSUN2 确定为 ATC 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协同靶点。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