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随着大核酸酶、锌指核酸酶、TALEN 和 CRISPR/Cas 等工具的发展,精确修改人类基因的能力已经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现在使得产生靶向缺失、插入、基因敲除和点变异成为可能;通过将转录因子或表观遗传机制靶向 DNA 来调节基因表达;或靶向和修改 RNA。内源性修复机制用于对 DNA 进行所需的修改;它们包括非同源末端连接、同源性定向修复、同源性独立的靶向整合、微同源性介导的末端连接、碱基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可以使用计算机预测和测序来监测脱靶效应,并使用具有更高精度的 Cas 蛋白(例如高保真度 Cas9、增强特异性 Cas9 和超精确 Cas9)将其最小化。已发现 Cas9 的替代品,包括 Cpf1、Cas12a、Cas12b 和较小的 Cas9 直系同源物(如 CjCas9)。基因编辑成分的递送是使用标准技术在体外进行,或使用 AAV、脂质纳米颗粒或细胞穿透肽在体内进行。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开发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包括癌症治疗中的免疫疗法、HIV 感染的抗病毒疗法以及治疗遗传性疾病,如 b 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溶酶体贮积症和视网膜营养不良症。我们在此回顾这些技术进步及其临床实施面临的挑战。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PDF文件第1页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PDF文件第2页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PDF文件第3页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PDF文件第4页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2 年
¥1.0
2021 年
¥1.0
2020 年
¥1.0
2023 年
¥3.0
2020 年
¥1.0
2024 年
¥5.0
2024 年
¥2.0